您的位置: 39就医助手 > 武汉挂号网 > 医院
武汉1617家医院。
已开通预约挂号
  •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50 个科室, 258 位医生,电话:027-87686110(咨询)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237号

    医院简介: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所口腔系。1962年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成立并在武昌开诊;1993年湖北医学院口腔系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年8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湖北医科大学组成新的武汉大学,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是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院和主要的口腔医学教育基地之一。  口腔医学院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云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教授,其中国家教学名师2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博导24名、硕导61名,把握国际领先技术,具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口腔内科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生物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口腔医学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Ⅱ类特色专业,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现每年可招收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生、八年制本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等层次的学生。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交流,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已经遍布海内外。  口腔医院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及教育部、卫生部和湖北省等下达的科研课题。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项,3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SCI论文发表数量多次排名全国医疗机构前20名,2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学院还与十余所兄弟院校合办、编辑出版了《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全部卫生部本科生和研究生规划教材。  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也是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科研和临床实习的基地。拥有23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牙体牙髓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周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儿童口腔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拥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位,全国知名口腔专家17人、中级以上医技人员300余人。设置口腔综合治疗椅450 台、病床115张,为武汉市、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患者提供全面而精良的口腔医疗与保健服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在武汉、宜昌、东莞设立14家分门诊,开拓了公立口腔医疗服务连锁化的先河,以一流的专业技术、完美的服务质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国际最大的牙科研究组织IADR的中国分会的诞生地,口腔医学院与国际口腔医学界有着广泛的合作,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牙学院、美国佐治亚医科大学牙学院、美国农工大学Baylor牙学院、澳大利亚昆土兰科技大学、荷兰奈梅京大学牙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牙学院、日本大学松户牙学院、日本新泻大学牙学院、泰国Thammasat大学牙学院、中国香港大学牙学院和中国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学校签订有科研合作协议,同时接受国外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在我院进修学习。定期参加国际间牙科领域的会议或论坛,在把握国际牙科研究最新进展的同时,介绍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  全院师生员工正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并将继续为把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口腔医学院校和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37条患者评价
  •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中西医结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100 个科室, 715 位医生,电话:027-85860666 (总机)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215号

    医院简介:医院始建于1927年,初名为“汉口市立医院”。1949年5月更名为武汉市第一医院,1985年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湖北中医药大学的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总占地面积175亩,院本部位于武汉市硚口区利济北路,另建有汉西分院、武昌皮肤病专科门诊、汉阳皮肤病专科门诊、制剂中心和盘龙康复中心。医院编制床位3000张,开放床位1900张,年门诊量20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5.7万人次,年手术1.5万台次,病床使用率103.9%。医院资产总值18.1亿元,其中设备总值3.6亿元。技术优势。医院学科齐全,人才雄厚,技术水平一流。其中,皮肤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皮肤病学、脾胃病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皮肤科、肾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针灸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省、市级重点专科15个。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全省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和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等均在该院设置,另建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卫生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省感染性皮肤病临床研究中心。人才优势。医院现有职工2100人,专业技术人员1780人,卫技人员比例达85%。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230人,占专业人员数13%,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师承指导老师4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7名、湖北省、武汉市政府津贴专家19名、全国师带徒名老中医指导老师4名、湖北省中医大师和中医名师5名,以及国家优秀中医人才 、省市医学杰出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等20余名,人才队伍实力雄厚。管理优势。医院治院严谨,坚持内涵建设,着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开展了以“比质量,赛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主题的“文化杯”和“读书年”等系列竞赛活动,提升了服务水平,在“创平安医院”、“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荆楚行”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等系列检查中,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一致好评。医院坚持“爱岗敬业、病人至上、融汇中西、永争第一”的院训理念,全院干部职工团结奋进,推进医院各项事业较快发展,业务和经济综合指标持续保持全市卫生系统第一,为向更高更强发展目标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32条患者评价
  • 武汉市第三医院 武汉市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65 个科室, 335 位医生,电话:027-88850381(院办公室),027-87427664(门诊咨询)

    医院地址:彭刘杨院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彭刘杨路241号;光谷院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路1号

    医院简介:武汉市第三医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鹤楼脚下,东接辛亥红楼,南临武昌首义园,西连繁华的解放路。1875年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取名为“同仁医院”,1951年由武汉市卫生局接管,1958年改称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开放床位共1013张,年门诊逾50万人次,年住住院近2万人次;现有职工1522人,其中高级职称207人,中级职称489人,是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拥有内、外、妇、儿、五官、烧伤、眼科等20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建立了ccu和icu,设有武汉市烧伤研究所、武汉市小儿弱视斜视防治中心、武汉市医学外科美容整形治疗中心。设有消化病实验室中心实验室、血液实验室、眼肌病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

    53条患者评价
  • 湖北省肿瘤医院 湖北省肿瘤医院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69 个科室, 166 位医生,电话:027-87670138(白天);027-87670078(夜间、节假日);027-8380283(汉口门诊)

    医院地址:总院: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116号;汉口门诊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中山大道91号

    医院简介:  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肿瘤医院创建于1973年,是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集预防、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美国巴菲特癌症中心姊妹医院、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肿瘤防办、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武汉市医保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商业保险定点医院。  医院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116号,南临南湖,北依雄楚大街,座拥武汉高校核心区,紧邻武汉中国光谷。医院占地面积15.4万平米,建筑面积13万平米,绿化面积9万平米。院区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是在汉医院中唯一的绿化模范单位。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编制病床2000张,现有31个临床科室(病区)、11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医院2013年被评为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普外科(胃肠外科、肝胆胰科、乳腺科、头颈科)、放射科、病理科、超声科均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头颈外科、乳腺科、胸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妇瘤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优势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在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专科评审中,医院肿瘤学科、肿瘤放射治疗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医院配备有一大批先进设备。现已拥有6台电子直线加速器(包括中南地区首台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疗系统及速锋刀治疗系统)、PET-CT、3.0T磁共振、高端能谱CT 、大孔径模拟CT、ECT、大平板DSA等,为患者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条件。  医院人才济济,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现有总人数1419人,正高职称82人,副高职称169人,中级职称25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1217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5.8%。全院硕博士285人,其中医生占全院硕博士的82.8%。  医院瞄准国际、国内肿瘤医学最新发展,积极研究和应用当代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和方法,采用国际先进的MDT治疗理念,坚持系统、规范、综合治疗的原则,走多学科结合、中西医结合等治疗肿瘤的道路,逐步形成了各学科在省内外的明显优势。头颈肿瘤、乳腺肿瘤、肺癌、食管癌、肝癌、胃肠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恶性淋巴瘤等的综合治疗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  医院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是湖北省肿瘤学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是湖北省抗癌协会下设十四个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一批享有盛名的肿瘤专家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各专业学会、协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医院还设有省结直肠癌医学研究中心、省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省立体定向放疗中心、省医疗设备维修中心等机构,指导全省肿瘤医学学科建设工作及肿瘤早诊早治项目,与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和对口帮扶关系,指导各地市肿瘤科建设;承担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医学院校肿瘤专业教学和省内外肿瘤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推动全省肿瘤防治研究水平不断进步。  医院与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edical college of Nebraska University、 New Jersey Robert Wood John Medical college、法国Medical college of Nancy-Metz University 、澳洲Australi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等国际一流肿瘤研究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为医院首席科学家,并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多项科研合作。近年来,医院承担部、省市级科研项目100多项,主编和参编出版各类专著50多部,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千余篇。  医院主办的国家核心期刊《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已被美国CSI、美国CA、美国ULRICH PD、、英国CABI、日本JST、英国Global Health等多家国际数据库收录。  医院秉承精诚济众、德厚留光的院训,坚持自强、自信、求实、求精的精神和精诚铸业、大爱仁心的核心价值观,以医院持续发展、员工全面进步为愿景,以科学防治肿瘤、延续生命之光为使命,以医疗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现代化、品牌专业化为经营理念。近年来积极开展精益管理年、学科建设年等活动,积极推行精细化亚专业分科、多学科联合诊疗、单病种规范化管理、首席专家制等创新手段,老年医师权威化、中年医师专家化、青年医师博士化的医院专家格局日趋完善。医院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坚持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形成了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条患者评价
  •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41 个科室,,电话:027-68878888(总机)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627号

    医院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军队医院,先后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是湖北省(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定点医院、武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定点医院、武汉市生育保险定点医院、湖北省大学生医保定点医院。医院展开床位2000余张,年门诊急诊量150万余人次,年收容病员7万人次,年手术量3万余台次。近十年,医院收治病员涵盖了内地32个省市区、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阿联酋、尼日利亚等国;与湖北省内31个县市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现有工作人员3千余人,其中文职将军18名,高级技术职务专家400余名。近十年,开展各类科研基金课题33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66项,全军课题30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2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42项。发表论文4491篇。医院教学力量雄厚,现为南方医科大学武汉临床医学院,是16所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年接收进修生近200人次,实习生近500人次。与第三军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等8所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有博、硕士研究生导师44名。有百余名专家在国家、军队和省市学术团体任职,拥有临床博士后工作站、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拥有解放军神经外科研究所、眼科中心、心胸外科中心、心血管内科中心、骨创伤救治中心、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解放军武汉血站和临床药理基地等8个全军专科技术中心,同时还有广州军区心胸外科研究所、骨科研究所2个研究所和放射影像、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肿瘤治疗、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麻醉与复苏、口腔诊疗、妇产科、信息科12个军区专科技术中心和1个信息化培训基地等以及肾病内科、老年病科等一批重点学科。医院设有48个科室,73个专业,在颅脑疾病及创伤救治、颅内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及血管内治疗技术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眼底视网膜疾病综合治疗、后节玻璃体切割术、眼科疾病的激光治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脊柱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多影像综合诊断技术、各类肿瘤的综合治疗及微波热疗、立体定向放射技术、氩氦刀治疗技术、超声聚焦刀治疗技术、伽玛刀治疗技术、血液透析、肾移植术、泌尿系腔镜检查、结石碎石及前列腺电切术等特色明显。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小量脑出血的微创引流技术、无痛胃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的血浆置换治疗、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救治及鼾症的微波手术治疗等技术均有较高水平。

    0条患者评价
  • 武汉市中医医院 武汉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58 个科室, 273 位医生,电话:027-82831404(总机),027-82851849(门诊),027-82831403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江岸区黎黄陂路49号

    医院简介:武汉市中医医院是武汉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是湖北省三级优秀中医医院,是武汉市文明品牌医院。医院始建于1955年,其前身为建于1910年的“万国医院”,现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521张,开设有急诊、内、外、妇、儿、针灸、中风、骨伤、美容、推拿、肛肠、皮肤、眼科、耳鼻喉科等26个临床科室以及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功能检查科等医技科室。拥有大型生化仪、CT、彩超、DR、腹腔镜、胃镜、电子结肠镜、超声刀等现代化医疗设备。医院还设有分院、中医药研究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药学基地,是一所功能齐全的中医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通过长期的熔炼积淀,医院中医名家辈出,中医优势明显,中医特色突出,重点专科颇有建树,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以及“小包装”饮片均被列为国家试点。跨入新世纪后,医院“坚持中医特色、提高综合实力”的办院方向,更加注重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加强重点专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10年门诊人次达90万人次,出院人数超过1.3万人次。医院现有高级职称人员118人,国家级继承导师、硕士生导师52人,省、市知名中医专家等68人。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国家级三级实验室,4个名老中医学术研究室,6个省市级重点专科。在治疗肝胆病、中风、骨伤、骨病、咳喘、疳疾、痔瘘、瘰疠、糖尿病、脾胃病、肾病、眼底病、风湿疼痛等方面积累了历届老中医的经验和传统独特的治疗技法,疗效显著,深受病员欢迎。特别是该院的国家级重点专科骨伤科床位100张,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病种上具有独到的方法,在全国极具影响,收治了来至全国20多个省市的患者,已成为中南地区中医骨科基地。医院始终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论,以“团结、奋进、精诚、创新”为医院精神,持续深化医院内涵建设、文明品牌医院建设,以优质的服务、过硬的技术服务患者、奉献社会。国家三级实验室—骨生物(骨修复)实验室、中药制剂与炮制实验室.

    32条患者评价
  • 武汉心理医院 武汉心理医院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28 个科室, 87 位医生,电话:027-85836685(咨询),027-85418084(咨询)

    医院地址:本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游艺路70号;心理医院: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开明路44号

    医院简介: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同时挂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九临床学院、武汉市药物依赖治疗(戒毒)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心理治疗师培训基地、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实习机构。  中心现为一院两址,分别为六角亭院区和二七院区,总编制床位950张,年门诊量30余万人次,年收治患者近万人次,收治患者范围覆盖华中五省。中心精神专科设置齐全,目前获批一个省重点专学科(精神科),两个市级重点专科(精神科、中医癫病)、两个市级公共卫生重点专科(社区精神卫生、心理危机干预),同时积极发展临床心理、精神康复、老年心身、儿童精神卫生、物质成瘾、司法鉴定等十余个亚专科。  近年来,中心坚持人才和科教兴院战略,注重人才培养、科研教学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现有职工近800人,主任医师20名,副主任医师26名,博士12名、硕士83名,受聘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市突出贡献专家、市政府优秀专家、市黄鹤英才、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等共计40余人。近三年,中心获批各类科研课题42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总额达243.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子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2项;三年来共发表论文171篇,其中SCI论文23篇、中文核心期刊65篇,主编或参编著作、译作16部。中心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江汉大学和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实习教学基地,每年接受实习生两百至三百余名进行精神科实习,同时积极完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江汉大学等医学院校的《精神病学》教学任务。中心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霍尼精神分析研究所、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和阅读多尔多协会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定期共同主办中美、中法等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每年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两百余名学员参加培训,反响热烈。  中心积极发挥公益职能,致力于武汉市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参与起草了《武汉市精神卫生条例》,深入开展《精神卫生法》宣传和落实;作为武汉市“1+3+13+N”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康复网络的龙头,积极承担全市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机构“阳光驿站”的技术指导和社区精神障碍康复人员培训工作,完善精神卫生康复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推广长效针剂应用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管理模式,真正实践“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回社区”的理念。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等核心要素,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精湛的技术、规范的管理立足荆楚、辐射全国,为创建“全国前十,国内一流的精神专科机构”而不懈奋斗。

    35条患者评价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232 个科室, 792 位医生,电话:027-83662688 (总机)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道1095号

    医院简介: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有一所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医院,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经过1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其中,陈孝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特聘29名院士为同济医院兼职教授,255名教授曾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4名。  医院现有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设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全国第二),妇产科被评选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康复科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研究和培训中心。服务病人数不断刷新荆楚医疗史,年门、急诊服务病人数连续1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同济医院治学严谨在国内独树一帜,这里孕育了1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和副部长;哺育了无数中国医学界栋梁之才。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其“裘氏风范”被称誉为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百年探索、勇攀高峰,同济医院的科研业绩是我国医学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业内誉称为“同济现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五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七年突破百项,名列全国医院前茅。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数名列全国医院前茅。获得科研课题成果奖达511项次,其中11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科研论文发表数位居全国医疗机构前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统计显示,2008年-2017年,十年科技论文引用次数全国医疗机构列第二名。  汇通中外,开放融合是同济医院迈向国际化的鲜明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医学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德、美、俄等国6家医疗机构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近年来,同济医院连续12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医院”。2012年12月,同济医院亚洲首个通过德国KTQ质量认证。  一所百年老院,沉淀着物茂风华;一个新的世纪,激荡着意气风发。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百年同济绽放出无尽的光彩。

    245条患者评价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198 个科室, 1102 位医生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道1277号

    医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始建于1866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管)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双一流”高校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学院),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中共中央总书记视频连线慰问,国务院总理亲临考察调研。 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医院前身是始创于1866年的“汉口仁济医院”,寓意“仁爱济世”。1928年,迁至现址联合办院,更名“汉口协和医院”(Union Hospital)。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收归国有,随着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并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为新组建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附属医院。2000年,随同同济医科大学组建华中科技大学,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医院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服务国家战略。现由主院区、肿瘤中心、西院区和金银湖院区组成,编制床位6000张,设49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其中,血液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等10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整形科、骨科、妇产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等25个科室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级质控中心挂靠专科15个。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学科综合实力位列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前十。综合绩效考核稳居A+行列。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 名医荟萃,群贤集聚。医院现有职工77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715人,高级职称73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7人。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62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名。多人荣获中国医师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国之名医等称号。 医教协同,桃李芬芳。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生导师204名,硕士生导师539名,具备医学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完整的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体系。近年来,医院先后入选国家级临床教学示范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住培示范基地;获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二届全国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大赛最高奖项等。 步入新时代,协和医院将继续秉承“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办院思想,肩负“弘扬人道,献身医学,服务人类”的崇高使命,发扬“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协和精神,实施“五大战略”,落地“十大计划”,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1346条患者评价
  • 武汉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武汉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三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所 公立

    本院拥有 62 个科室, 227 位医生,电话:027-82433363(门诊部),027-82433350(导医台)

    医院地址:香港路门诊: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香港路100号;?汉阳门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汉阳大道641号;江南门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雄楚大道428号

    医院简介: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简称中心)是2003年9月由武汉市儿童医院和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通过资源整合组建而成。武汉市儿童医院和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分别建于1954年和1992年。经过两院职工50余年的奋斗,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四个门诊部、1112张病床(940张儿科病床、172张妇产科病床),集妇女儿童医疗与保健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中心专科设置齐全,有临床科室26个,预防保健科室4个,医技科室12个。其中,小儿心血管专科、小儿神经内科为省级重点专科;生殖健康科、小儿耳鼻咽喉科、小儿普外科为市级重点专科;新生儿科、小儿CT与MRI影像诊断科、医学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科为市级重点专(学)科建设单位。一直以来科研是中心工作的重点,临床疾病研究中心正在着力建设。随着中心与医学院校在医、教、研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心现有职工16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84%,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231人;取得博士学位的20人,其中16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各分会及省市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职务,有11人担任国家级医学杂志正副主编及编委职务。为了尽快改善妇女儿童医疗服务设施和环境,中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近年来,全新的妇幼保健综合大楼和儿童手术综合楼先后投入使用。4万平方米的门诊楼、5.5万平方米的内科楼和5万平方米的科研教学及妇产楼正在整体规划中,预计将在未来的3年左右全部投入使用,届时,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将是一所占地面积6.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病床数超过2000张,拥有四个门诊部和数幢现代化住院大楼,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香港路上的“奇葩” 妇女儿童的健康卫士——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在香港路上,有一个闹中取静的“小岛”,它是由香港路、光华路、开明路相互交接分隔出的一块区域,在这里绿树成荫,树林里有孩子的欢笑,有妈妈的笑脸,这里就是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一家有专科特色,为广大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的医院。市妇幼“异军”从江北突起2008年12月20日凌晨2点,家住吴家山的张女士突然出现阵阵腹痛,她怀孕38周,临近预产期,家里人赶紧收拾好待产物品搀扶着她下楼拦出租车,匆忙中连该去哪家医院也没了主意,“去武汉市妇幼啊,我很多客人都是去那里生产,这家医院很不错”的士司机脱口而出,一路飞快开到市妇幼。接到产妇,该院手术室、病房医务人员迅速准备,三点半张女士进入手术室,凌晨5点,随着响亮的婴儿哭声,张女士的女儿顺利诞生,母女平安。在武汉市妇幼,几乎每晚都会接诊一至两例这样的急诊病人,的士司机中越来越多形成共识——有临产的孕妇往武汉市妇幼送让人放心。2006年9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妇幼保健大楼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大楼建筑面积16518平方米,是集手术室和住院病房于一体的现代化病房,拥有先进的万级层流净化手术室、物流传输系统,设有妇科、产科病床150张,病房宽敞明亮,配备有卫生间、液晶电视等便民设施,妇幼保健大楼的落成标志着武汉市属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功能更加完善,能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完善的医疗和保健服务。随着医疗硬件设施的扩容与改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根据临床需求引进多名专家及专业人才,广泛开展四维彩超监测胎儿出生缺陷的超声诊断、妇科肿瘤治疗、高危妊娠监测管理、妇女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特色业务,产科开展“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服务、胎儿远程监护、婴儿抚触、新生儿听力筛查、无痛分娩等业务,成为吸引患者前来就医的技术亮点。新大楼开诊两年,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妇幼门诊量及妇产科住院人数猛增,门诊量每年增幅达21.88%,住院病人每年增幅高达16.79%,2007年全年产科出生量为2808人次,2008年产科全年出生量增加为3492人次,增长速度之快创造了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发展的奇迹,病人辐射汉口、武昌、汉阳、东西湖、黄陂等区域,在部级、省级医院林立的汉口成为一支异军突起的妇产科新兴力量。保健临床相辅相承临床得到了显著发展,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却并没有“重临床,轻保健”,依然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办院方向,坚持“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服务宗旨,承担全市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培训、妇幼卫生信息、科研等六大任务,是全市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高危妊娠管理中心,被卫生部确定为中国儿童卫生保健指导中心,被授予“爱婴医院”称号。市妇幼保健院在全市建立辐射13个区1028个社区的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和妇女儿童疾病监测网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婚检人群艾滋病筛查,并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唐氏综合症筛查工作,实行婚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办理出生医学证明、产后访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一站式服务,对提高我市妇科和产科质量,提高母婴保健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心拥有高标准产房、手术室,温馨的家庭式病房,可靠的医疗护理质量和规范化的专业技术服务。妇产科设有胎心监护室、待产室、温馨待产室及隔离分娩室,病房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配有彩电、空调、卫生间,并有胎心监护仪、宫腔镜、无痛分娩仪、电脑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等完善的抢救应急设施,有力保障了广大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开通产科直通新生儿科绿色通道2007年4月19日,家住武汉市江岸区的徐女士在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剖宫产生下儿子,全家都沉浸在幸福中,两天后产科医生查房发现小毛毛嘴唇、指甲发紫,立即请来本院新生儿科专家会诊,专家诊查后考虑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建议做心脏彩超。心脏彩超检查结果让人震惊,经医生诊断,小毛毛患有“心脏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先天性复杂心脏病,简单地说就是动脉“搭错桥”, 心脏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发生了错位,使主动脉与右心室,肺动脉与左心室错误连接,仅靠尚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供氧,导致机体极度缺氧,危在旦夕,该病出生后一个月内的自然死亡率超过60%。这一消息对徐女士一家无异于晴空霹雳。考虑到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是由市妇幼保健院和市儿童医院整合组成,儿科齐全的医疗资源便于新生婴儿急救,就诊方便,能节约孩子的救治时间,遇到复杂情况,能立即组织相关专科的专家会诊,于是当天便将孩子转入该院新生儿科。28日,中心心胸外科、新生儿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相互配合为小毛毛实行了大动脉调转矫治手术,尽管孩子只有9天,但他顽强的闯过了麻醉关、体外循环关、手术关以及术后恢复关,历时37天康复出院。中心的此项手术也刷新了湖北省先天性心脏病最小手术年龄记录。2003年9月,武汉市儿童医院(始建于1954年)和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92年)重组建成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从此中心拥有香港路门诊、妇幼门诊、武昌门诊、汉阳门诊四个门诊部和800张病床的现代化病房大楼。中心产科与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实行无缝衔接,并建成新生儿转运绿色通道,同时新生儿科主任每天早晚到产科病房为新生儿查房,起到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在妇幼门诊进行定期产检的孕妇一旦孕期查出胎儿畸形,将由产科专家全程关注孕期,生产后问题新生儿第一时间就能转运至新生儿科由专家进行对症治疗,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省去了家长寻医问药的周折,为孩子节省了时间,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多胞胎、低体重儿也能在新生儿科的专业医护人员的护理下度过最危险的时刻。“出生才9天,心脏就动大手术”(《楚天都市报》2007.6.6第三版)、“市民关爱‘超轻’三胞胎”(《武汉晚报》2007.1.2)、“闪市民‘送血’急援小生命”(《楚天都市报》2008.6.5)、“娘胎弟给哥‘献血’”(《武汉晨报》)……随着新生儿绿色通道的开通,越来越多的问题新生儿受益,其中特殊病例也受到了武汉市内各大报纸关注,产科——新生儿科绿色通道受到越来越多年轻父母的关注,越来越多准妈妈准爸爸寻访而来,绿色通道保障孩子安危,也给父母们吃了颗定心丸。如今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正稳步向前发展,在保持专科特色的同时,将更为彻底地贯彻落实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宗旨,以精良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服务、先进的医疗设备、温馨的环境,服务于大众,回报于社会,更好地为湖北省广大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服务。

    1条患者评价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181 个科室, 631 位医生,电话:027-67812888(总机),027-67812999,027-67813167(急救)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

    医院简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于1956年,坐落在武昌东湖之滨,毗邻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编制床位3300张。医院名医荟萃,拥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5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4人,2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入选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4人入选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  医院学科齐全,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17个教研室和1个检验系,有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11个二级学科可招收博士生,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个,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肿瘤生物学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分泌科研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血管病与认知障碍二级实验室。  肿瘤学科是国家“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泌尿外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检验诊断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建有湖北省肿瘤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腔镜泌尿外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痴呆与认知障碍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湖北省急救技能培训中心,湖北省泌尿外科腔镜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武汉市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生殖健康与优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自体肝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医学部肿瘤研究所、显微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男科学研究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中心、消化系病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研究中心、肛肠疾病研究中心、临床基因诊断中心、麻醉与危重急救研究中心以及生殖医学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艾滋病中心以及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武汉大学循证与医学转化中心、医院管理研究所均挂靠我院。  近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包括国家973、863项目、卫生公益行业专项项目、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和省市各级各类项目,获奖科研成果100余项,包括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00余篇科研论文被SCI收录,一大批知名学者分别在国际和国内知名杂志、中华医学会、省和市医学会/协会担任主要学术职务。  医院承担着武汉大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生、七年制(含中法班)、八年制学生以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和20多个国家留学生的临床课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任务。学院临床技能中心拥有各科训练模拟人、模具、模型、虚拟专科技能训练器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等,是“湖北省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诊断学》、《外科学》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急救常识》视频公开课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MOOC课程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爱课程网首批上线医学MOOC课程。  拥有国际先进的双源CT、3.0核磁共振、ECT、新型高能带多叶光栅医用直线加速器、数字血管减影机(DSA)、双板DR、PET-CT、TOMO等高端医疗设备。  医院以“您的健康是我们的追求”为愿景,把“及时去治疗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的人文医学理念贯穿于日常医疗活动中,注重培育医务工作者关爱病人、热爱医学、献身医学的人文精神,承载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医院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文化熏陶,为医护人员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土壤”,涌现出了众多的先进典型。从关爱艾滋病患者的“人民医学家”桂希恩、2013年被省卫生计生委授予“救死扶伤先进集体”的医学生集体,到“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患者的好医生金雅磊,列车上救人不留名的最美护士覃慧敏,众多的医务人员以关爱病人、热爱医学、献身医学的人文精神,践行着医院“大医精诚,敬畏生命”核心价值观。医院先后被国家卫计委授予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爱婴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先进集体、武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湖北省文明单位、为湖北省医保异地就医转诊定点医疗机构、武汉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定点医院、AAA级新农合省级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医学院或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法国南锡大学、里尔大学、里昂大学、图卢兹第三大学等学术交流频繁。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正向国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目标稳步迈进!

    96条患者评价
  • 武汉市第六医院 武汉市第六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院拥有 119 个科室, 113 位医生,电话:027-82426502(对外)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香港路168号

    医院简介: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52年,为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是武汉市“110联动”医院和武汉市社保、商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约45亩),建筑面积52630平方米,其中医疗业务用房30800平方米。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700多名职工中,有教授、主任医师二十多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五十多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近三百人;全国劳动模范1 人,“中国医师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武汉市优秀专家称号2人,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5人,武汉市卫生系统“5·1·1”人才 3人,武汉市医学新秀2人,武汉卫生十大杰出(优秀)青年1人。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病床设置510张,设有临床科室23个,专业学组48个;医技科室11个。其中普外科为湖北省、武汉市两级重点学科,著名外科专家、首届“中国医师奖”得主张应天教授为学科导师和奠基人,开展省内首例、国内首创的特色手术多项,完成高难度、复杂手术能力强是该科特点,该科 2006年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盛誉。医院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特色专科、院级重点学科。 就医环境优美,住院病房均配备有中央空调、中央吸引、中央供氧、电视、电话、独立卫生间,24小时供应开、热水。 医院承担江汉大学临床医学大课和临床见习、实习任务,年教学量达五千多学时,设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皮肤科学、诊断学、核医学和护理学等临床教研室14个。50余人在78个医学专业学会任职,其中有16人担任主委、副主委、常委、常务理事。 十余年来,医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以学科建设为抓手,重视人才培养,构筑专业特色,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以“通过改革,建立新机制,实现管理创新;通过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实现医疗技术水平创新;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实现医院形象创新;通过调整专业结构,建立激励机制,实现经营方式创新”为工作重点,以“质量过硬、收费合理、服务优良”三要素为标准,不断深化医院改革,加强学科建设,规范医院管理,追求优质、高效、低耗,使医院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0条患者评价

1 2 3 4 5 ...100 下页 尾页

品牌医院推荐
相关阅读最新资讯
健康资讯
纠正或补充信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