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缺血性疾病
举报/反馈2024-11-22 14:57
脊髓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
脊髓缺血性疾病是由于椎管内动脉系统发生狭窄或者痉挛,引起脊髓组织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神经细胞受损。长期的脊髓缺血会导致脊髓组织水肿、变性甚至坏死,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包括肢体麻木、无力、刺痛感等,严
重时可导致排尿困难、便秘、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不一,且可能伴有间歇期。
诊断通常需要进行磁共振成像(MRI)以评估脊髓结构是否异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可以显示是否存在血管畸形或其他阻塞性病变。此外,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血液黏稠度情况。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如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以及改善循环药物如丹参片、脑心通胶囊。对于严重的脊髓缺血患者,介入手术如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以免加重血液循环受阻的情况。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因寒冷刺激而诱发不适症状。
相关文章
- 2025-05-0114岁有假性近视吗
- 2025-04-23膀胱癌全切后怎么化疗效果好
- 2025-04-14慢性鼻炎的症状及治疗中成药
- 2025-04-06做直肠肛管检查取什么卧位比较好
- 2025-03-28中药治糖尿病性胃轻瘫
- 2025-03-21降尿酸的8种食物
- 2025-03-12新生儿溶血需要怎么治疗才好
- 2025-03-05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多少钱
- 2025-03-01非小细胞癌是什么意思?
- 2025-02-25咬伤需要打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