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性肝炎介绍下
举报/反馈2024-10-12 11:37
黄疸性肝炎是指肝炎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升高,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的临床现象。
黄疸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或其他病因引起肝脏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发黄疸。这些原因可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炎等。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随发热、尿黄、眼白发黄等典型表现。
诊断黄疸性肝炎通常需要进行肝功能测试,包括血清胆红素测定、ALT(谷丙转氨酶)和AST(谷草转氨酶)检测;还需做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志物等特异性检查以及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肝脏结构。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性肝炎,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如果是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则需停用该药物并给予保肝治疗,如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如果是酒精性肝炎则需戒酒并配合营养支持疗法。
患者应避免摄入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和饮料,如高脂肪食物和含糖饮料,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相关文章
- 2025-02-04天麻可以治疗神经性偏头痛吗
- 2025-01-31甲流并发症有什么症状
- 2025-01-27急性喉炎一般几天能好六个月宝宝
- 2025-01-23牙龈肿痛上颚肿痛怎么办呢
- 2025-01-18牙齿后面的肉肿了自己可以消除吗多久
- 2025-01-14肝内胆管结石怎样治疗?
- 2025-01-09咽部做什么检查能判断是否长了什么
- 2025-01-05肌瘫是什么意思
- 2025-01-01耳朵双侧筛窦炎症是什么病变引起的
- 2024-12-27乳突炎会导致头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