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溶血性疾病

举报/反馈2024-10-01

过度溶血性疾病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衰竭。

1.溶血性贫血

由于遗传或获得性缺陷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骨髓造血功能代偿性增生,以弥补破坏红细胞的速度。临床表现为贫血、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2.黄疸

胆红素代谢异常,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超过肝脏摄取和结合能力,就会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的现象。患者会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现象。

3.血红蛋白尿

当机体发生溶血时,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超过肾脏处理能力会在尿中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典型症状为尿色呈浓茶样或酱油色,伴有腰痛、发热、寒战等症状。

4.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是指体内钠、钾、钙、镁等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影响细胞内外液体平衡和神经肌肉活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5.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是肾脏无法有效清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导致毒素和废物在体内积累,进而损伤肾脏。常见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肿、疲劳、食欲不振等,长期发展可导致多器官损害。

过度溶血性疾病

过度溶血性疾病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建议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溶血指标。若发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