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别名: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您的位置: 39就医助手 > 上海医院查询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放射科
放射科介绍
科室成员:

医生22位、主任医师5位

详细介绍:

| 基本概况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成立于1933年,创始人为我国著名放射学家、医学教育家邹仲教授。科室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已成为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医教研成绩突出的具有鲜明特色科室之一。1997年被国家教委评为“211工程”影像医学重点学科,学科点是国内最早建立博士点之一,2001年同神经内外科一起被复旦大学评为重中之重学科。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学科。为中华放射学会主委单位,上海市放射诊断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和主委单位; 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委会主委单位;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部所在地。科室已有多项成果获得鉴定和推广应用。曾获得国家科委发明奖一项,卫生部和上海市科研成果奖多项。

科室创办初期,积极从国外引进透视X线机、摄片机、X线深度治疗机等设备,开展普通X线诊断与治疗工作。1979年,放射科引进了国内第一台头颅CT机,率先开展头颅CT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获得了大量的临床经验。1986年又引进了全身CT机,将CT广泛应用于胸、腹部检查。1988年引进MRI机,是国内最早引进MRI机的单位之一。1990年在国内最先引进了数字摄影X线机(DR,SFX-30);1991年购置第一台DSA设备,同时开设介人病房,积极开展脑血管及全身其他部位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工作。1995年在国内首家引进了电子束成像系统即EBIS,主要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检查。1997年引进1.5T高场强MRI仪,在国内率先开展神经影像的功能MRI研究。2002年7月底成功安装亚洲首台16层螺旋CT,在心脏、血管、低剂量CT胸部体检、空腔脏器三维重建、脏器灌注成像方面积极探索,获得宝贵的临床经验。2003年4月又在国内率先引进3.0T超高场强MRI仪,并深入开展脑功能(fMRI)研究。 2009年引进全球最先进的256层螺旋CT-Brilliance iCT(极速CT)和新型3.0T磁共振扫描仪,积极开展分子影像学研究。近年来科室又积极筹建PACS系统,实现集中打印,使放射科工作流程得到优化,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医疗的增长,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科室业务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近年来受检人数接近30万人次/年。同时更注重医疗质量的提高,实施多项措施来保证医疗质量,严格按照JCI要求,规范各项操作,使其更加标准化、合理化。对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病人满意率。

承担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0年创立了影像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加强住院医生培养;每年负责30名全国各地进修医生的教育。为全国输入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影像医学人才,建科以来培养并调往国内、外其他医院任正、副主任者近100名。

本科室现有医技人员88人 其中华山医院终生教授1人,此外教授、抢救主任合作医师4人 发现副教授、抢救副主任合作医师1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科室迄今已毕业博士后4人,博士生近100名,硕士生50余名,现在读博士生10名,硕士生12名。

科室第一届主任邹仲教授曾任第一届上海放射学会主任委员。第二届主任陈又新教授曾任第二届上海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于58年调北京任解放军307医院放射科主任和副院长。第三届主任刘德华教授,于79年去美国任Temple大学医院神经放射科副主任,后提升为主任。第四届主任陈星荣教授,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原华山医院院长,曾任第二届、第三届上海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第五届主任沈天真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届上海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

现任科室主任冯晓源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现任主任委员,国际放射学会执行委员,卫生部大型医学影像装备专家组成员,上海放射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曾任华山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影像系主任,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放射学会主任委员。现任科室副主任耿道颖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神经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女医师协会副会长。现任科室副主任姚振威副教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分会神经学组委员。

| 科室特色 |--------------

科室在长期的医疗和科研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神经影像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最新技术进行开发和临床应用的鲜明特色。深入开展了脑血管病、脑肿瘤和脑功能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科室积极引进新仪器和新技术,深入研究脑功能MRI和脑肿瘤分子影像学。同时广泛开展DSA全身各系统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其中脑血管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和海绵窦动静脉瘘(CCF)的治疗等颇具特色。科室还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交流。

|科研情况|--------------

一、发表论文:

以华山医院放射科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累计超过500篇;近5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31篇;20余篇论文入选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北美放射年会和欧洲放射年会并做交流发言。

二、成果及获奖情况:

出版专著20本,其中2本被评为卫生部优秀图书三等奖和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科研成果获奖17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8项。“华山-200型硫酸钡”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委三等发明奖;“原发性肝癌的MRI诊断”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星形胶质细胞瘤MRI定位定性体系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脑磁共振新技术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联合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脑早期损伤和功能重组”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5篇;上海市"三枪杯"创造发明奖3项;上海市科技论坛优秀论文5篇;复旦大学临床医疗成果奖1项。

三、主要基金项目:

目前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7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项,种子计划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百人计划1项,985工程重中之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综合诊治”1项;国际合作1项,横向合作2项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磁共振成象(MRI)评价急性心肌梗塞后再灌注的原理和临床应用;脑功能成像评价脑皮层运动功能重建;基于数据挖掘和综合模型的脑磁共振图象分析和诊断;Endoglin靶向MR和荧光双模式脂质纳米对比剂界定胶质瘤边界实验研究;TRAIL基因靶向诱导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及病理机制研究;跨大脑半球运动功能重组的神经网络联接性研究;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基于3D-DSA的计算机模拟。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脑部疾病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早期脑肿瘤MRI;MR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等。卫生部科研基金:动态腕关节的MRI研究。同时积极主持与参与“十一五”神经系统影像学攻关项目和973重大项目课题研究。

| 专家团队 |--------------

现任科主任:冯晓源

副主任:耿道颖、姚振威

技师长:洪泳

全科现有各级医师共88人,其中华山医院终生教授1人,正高级医师4人,副高级医师13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5人,技术及其它各级人员58人。

终身教授:陈星荣

教授、主任医师:冯晓源、耿道颖、李克、黎元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姚振威、陈爽、刘含秋、何慧瑾、梁宗辉、张晓龙、杨艳梅、余俊、周林江、初曙光、汤伟军、张家文、张俊海

副主任技师:钟国康

展开查看更多
收起全文
科室医生
擅长疾病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