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和慢性黄疸
急性黄疸是由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快速升高引起的,持续时间小于6周;慢性黄疸则是由于肝功能损害或胆道系统疾病导致胆红素持续升高超过6周。
急性黄疸主要与肝细胞损伤有关,如药物毒性、酒精性肝炎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胆红素合成增加,但肝脏仍能有效处理。慢性黄疸则可能涉及多种原因,包括长期饮酒、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此时胆红素产生过多且无法及时排出体外。急性黄疸通常伴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尿液呈深黄色。
慢性黄疸的症状可能更为隐匿,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体重下降、腹水形成等表现。
为诊断这两种类型的黄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肝功能测试、超声波扫描以及磁共振胆管造影术。针对急性黄疸,首先应确定并消除病因,例如停用引起肝损药物。对于慢性黄疸,治疗取决于其原发病因,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保肝药等。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黄疸,都应注意避免摄入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和饮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身体恢复。
- 2025-02-19急性肝衰竭会传染吗
- 2025-02-15夹腿综合症怎么治疗呢女性
- 2025-02-11急性黄疸和慢性黄疸
- 2025-02-06女性左边偏后头一抽一抽的疼
- 2025-02-02轻度双向性情感障碍症状
- 2025-01-29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有哪些种类
- 2025-01-24舌下长了个肉球怎么回事儿
- 2025-01-20分泌物清洁度三度是不是和宫颈有关
- 2025-01-16外露钢针拔出前能活动吗
- 2025-01-11霉菌感染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