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汁酸淤积症
肝内胆汁酸淤积症是一种孕期或产后出现的以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
肝内胆汁酸淤积症是由于胆汁酸合成与排泄障碍导致的肝脏疾病。
胆汁由肝脏产生并通过胆管进入小肠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当胆汁酸合成或排泄受阻时,会导致胆汁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增高。患者可能经历瘙痒、黄疸等症状。瘙痒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脚底,且夜间更为严重;而黄疸则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
诊断该疾病通常需要进行血清总胆汁酸测定、超声波检查等。通过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可以检测到血液中胆汁酸含量是否异常增高,超声波检查可观察肝脏、胆囊和胆道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治疗肝内胆汁酸淤积症主要是对症支持疗法,如口服胆酸衍生物来降低胆汁酸水平。对于妊娠期女性,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
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减少肝脏负担,保持均衡饮食并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宾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 2025-05-06胃恶性肿瘤晚期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 2025-04-28直肠肛管手术后护理不宜
- 2025-04-19痢疾病的症状及治疗原则是什么
- 2025-04-11内外踝撕脱性骨折手术多少钱
- 2025-04-02淋巴水肿是什么症状?
- 2025-03-17风热和风寒感冒的区别吃什么药好使
- 2025-03-08腮腺肿瘤是怎么得的
- 2025-03-03轻度三尖瓣,二尖瓣反流正常吗
- 2025-02-28过敏性紫癜嗓子疼可以吃消炎药吗
- 2025-02-24有点脂肪肝要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