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别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您的位置: 39就医助手 > 南昌医院查询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介绍
科室成员:

医生13位、主任医师6位

详细介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始建于1958年,经过50余年的发展,从当时的一个消化专业组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一线科室,是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中之重”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消化专业)基地,江西省肝病学会挂靠单位,南昌大学消化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消化内科拥有一个高素质的爱岗敬业的医疗队伍,现有在职医护人员63人。其中医生25人,教授/主任医师1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主管技师7人。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14人。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 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归国留学人员3人。

消化内科有床位72张,占地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设置有普通病房、危重监护病房、内镜室等。常年开设消化专科、专病和专家门诊,接收来自省内、外各地的各种消化系疾病、急诊及疑难重症。病房整洁明亮,住院设施方便、先进。医疗仪器和设备齐全和先进,拥有国内先进的介入诊治及内镜诊治等设备,包括大C臂数字平板X线机、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血滤机、腹水浓缩超滤治疗仪、便携式B超等高端医疗设备医疗。

医护人员技术精湛,科内学术氛围浓厚,通过有规律组织科室病案讨论及多学科病案讨论,大大提高了临床疾病特别是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特别是借助“医院等级评审”之东风,逐渐使科室的诊治水平程序化、规范化,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要求。

科室具有良好的诊断水平,特别是对消化系统的疑难杂症如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及不明原因的肝损害、腹水、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便血、恶心、呕吐、胸痛等具有很高的诊断水平。率先在省内引进FQ-PCR基因检测技术,大大提高了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开展了胃肠道肿瘤的微转移检测,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分期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居全省领先水平,部分治疗技术在国内先进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肝硬化的综合治疗、胆道结石、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出血、胃息肉、大肠息肉等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已形成了以介入微创诊治及内镜微创诊治为手段的治疗模式,使科室从以诊断为主向以治疗为主的模式转变,科室的微创诊治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解决患者的病痛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消化内科承担了医学院本科生、消化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双语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深受学生好评,有两人被评为江西医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江西省肝病学会挂靠单位已成功举办七届江西省肝病学术年会,在推动我省肝病临床诊治及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2年成立消化功能室,率先在省内开展胃肠动力学研究,获省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及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创新奖;1993年消化内科与呼吸科共同组建分子医学中心,现已发展成为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省厅级课题30多项,在肿瘤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尤其是肝癌的基因治疗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已成功克隆p53、P21、P16等基因表达载体,克隆了新基因人p73,开展了p53、P16、VEGF反义基因及EGF受体反义基因治疗肝癌等研究,获得多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并正在申请多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国内核心刊物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2部。

经过多年发展,消化内科逐步形成自身的优势,尤其在肝癌的综合治疗、肝硬化的介入治疗、胆道疾病的微创治疗、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胃肠病诊治以及肿瘤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全科人员精诚团结,不断提高临床业务水平,以精湛的医术为广大病友服务。大力弘扬科学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促进医疗、教学及科研的良性发展,为江西省的医疗卫生及医学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查看更多
收起全文
科室医生
擅长疾病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