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下肢浅静脉或者深静脉系统,出现血栓性炎症,主要与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流滞缓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血栓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主要表现为下肢的广泛性粗肿、皮肤温度升高,以及明显的疼痛等症状。
1、血管损伤:当局部损伤时,可能会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使得血液内膜不光滑,从而容易导致血小板等血栓形成,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2、血液高凝状态:常见于肥胖、肢体不活动的人群,由于血液流速比较慢,导致血液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增高,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3、血流滞缓: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由于血液流速比较缓慢,血液容易处于高凝状态,可能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4、血液高凝状态:由于手术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当局部损伤后,更容易激活体内的凝血机制,从而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常表现为下肢出现广泛性粗肿,肢体皮肤温度升高,部分人群下肢还会出现疼痛,触诊时局部可能会有压痛,彩超检查可以观察到血液回流受阻,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以观察到血栓的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治疗上可以采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等,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如深静脉导管溶栓术。
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姜、蒜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草莓等。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对肢体造成刺激,避免用热水泡脚,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 2023-08-02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