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是不是ct

举报/反馈2023-08-01 13:04

核磁共振(MRI)不是CT,两者在定义、影像结构、工作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此外,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以免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

1、定义:核磁共振(MRI)是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即氢质子,在磁场作用下产生能级间的共振,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成像的一项检查技术。而CT是使用X射线断层扫描显示小病灶及细微结构,并重建成像的技术;

2、影像结构:核磁共振(MRI)的结构影像与CT有所不同,主要通过氢原子核在磁场作用下,由主磁场吸引,在特定频率上产生磁共振,并通过螺旋CT将结构影像重建成像。而CT由于扫描时同时使用X射线,结构影像清晰度会差一些;

3、工作原理:核磁共振(MRI)通过在人体内产生磁共振,并通过收集射频脉冲产生图像,工作时不产生电离辐射,无需造影剂,而CT由于需要注射造影剂,需一定时间内多次反复扫描,工作时有一定辐射;

4、适应证:核磁共振(MRI)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实质器官及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对肿瘤、炎症、血管病变、脑梗死脑出血脊髓病变、肝脏病变、肾脏病变等也有一定诊断价值。而CT主要应用X射线断层扫描显示小病灶及细微结构,并重建成像,对于大部分肿瘤及炎症的诊断性较CT检查更为清楚;

5、禁忌证: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者、有或疑有眼球内金属异物者、耳部疾病患者、动脉瘤银夹结扎术者以及体内有金属异物者不建议做MRI检查,而进行CT检查主要适合年龄较大、病情不重的患者。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