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性肌病
举报/反馈2024-09-01 15:53
类固醇性肌病是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以骨骼肌病变为主的一组代谢综合征。
类固醇性肌病是由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肌肉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其可能与激素诱导的蛋白质分解增加、肌肉收缩蛋白合成减少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患者可能出现疲劳、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四肢近端,如大腿和臀部,但也可能影响到肩部和颈部。
为了确诊类固醇性肌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生化分析、肌酶谱检测、肌肉活检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治疗类固醇性肌病的方法包括调整用药计划、营养支持和物理疗法。对于存在明显肌肉无力者,可遵医嘱使用免疫调节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药物改善病情。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肌肉不适,遵循医嘱逐步调整药物剂量,同时保持均衡饮食,确保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促进钙吸收,维护骨骼健康。
相关文章
- 2025-02-06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原因不包括什么
- 2025-02-02小孩脑部囊肿会引起什么症状
- 2025-01-29小儿结核的症状有哪些
- 2025-01-24什么叫做尿酸高?
- 2025-01-20腓神经受损足下垂怎么治疗
- 2025-01-16怀孕初期宫颈口有变化吗正常吗
- 2025-01-11剖腹产可以吃姜吗
- 2025-01-07眼皮囊肿手术多久恢复正常
- 2025-01-02儿童隐斜怎么治疗
- 2024-12-29腹膜后神经鞘瘤挂什么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