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尿胆原和尿胆红素的区别

举报/反馈2024-10-05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可通过胆汁酸水平升高、粪便颜色、尿液颜色、尿胆原含量和尿胆红素含量的检测来区分。

1.胆汁酸水平升高

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汁酸合成障碍,其水平会显著高于正常值。

这会导致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进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现象。此外,由于胆汁排泄受阻,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瘙痒的症状。

2.粪便颜色

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的粪便颜色呈浅色或白色,而尿胆原性黄疸患者的粪便颜色为黄色至棕褐色。

因为胆汁淤积性黄疸时,胆汁无法进入肠道被吸收利用,因此排出的粪便会呈现浅色或白色;而尿胆原性黄疸是因为肝脏摄取和处理血液中的胆红素能力下降所致,此时胆红素可以顺利通过胆道进入肠道,与肠内的葡萄糖醛酸基反应形成粪胆原,随粪便排出体外。

3.尿液颜色

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的尿液颜色深黄或浓茶样,而尿胆原性黄疸患者的尿液颜色通常为淡黄色至琥珀色。

这是由于胆汁淤积性黄疸时,胆红素不能及时经过肾脏代谢,随着血液循环再次回到肝脏进行处理,从而引起尿液颜色加深;而尿胆原性黄疸时,胆红素经由肝脏处理后随尿液排出,使得尿液颜色变浅。

4.尿胆原含量

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的尿胆原含量降低或缺失,而尿胆原性黄疸患者的尿胆原含量增高。

这是因为胆汁淤积性黄疸时,胆管受到炎症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流入小肠,从而使胆盐和结合型胆红素逆流入血,但未结合胆红素则不会返流入血,所以尿胆原含量降低或缺失;而在尿胆原性黄疸中,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未结合胆红素会返流入血,经过肝脏处理后形成胆红素,再经过肾脏代谢成为尿胆原,故尿胆原含量增高。

5.尿胆红素含量

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的尿胆红素含量阳性,而尿胆原性黄疸患者的尿胆红素含量阴性。

尿胆红素是反映胆道是否梗阻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时,由于胆道受阻,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入肠道,而是反流回血液中,经过肾脏过滤后以尿胆红素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性黄疸时,胆红素可以通过胆道系统正常排入肠道,不经过肾脏过滤,因此尿胆红素阴性。

胆汁淤积性黄疸尿胆原和尿胆红素的区别

对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和尿胆原性黄疸这两种疾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胆红素水平,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同时,建议患者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