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举报/反馈2024-09-03 12:28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使用某些药物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和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等紫癜症状的一种疾病。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特定药物干扰巨核细胞发育或直接抑制血小板产生所致。
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干扰血小板生存周期或诱导免疫反应而降低血小板计数。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如轻微创伤后长时间出血不止、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以及鼻衄等。严重时可伴有口腔黏膜、牙龈出血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到形态异常的血小板。此外,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以评估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数量和功能状态。治疗措施包括停用疑似致敏药物并开始维生素C和维生素B6治疗。对于严重的病例,可以遵医嘱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输注来提升血小板水平。
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以减少出血风险。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相关文章
- 2025-01-28非萎缩性胃炎啥意思?
- 2025-01-24腰椎管内病变引起的疼痛怎么治疗
- 2025-01-20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理疗
- 2025-01-16回奶的水果有哪几种
- 2025-01-11肾囊肿锻炼后消失了
- 2025-01-06主动脉及左右冠状动脉钙化是什么意思
- 2025-01-02胃食管反流可以吃乳酸菌素片缓解吗
- 2024-12-29小腿外翻矫正手术要多少钱
- 2024-12-25胃部占位性的症状
- 2024-12-20头晕呕吐是啥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