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失血性贫血是
举报/反馈2024-10-16 10:16
急性失血性贫血是由急性大量出血导致红细胞数量急剧减少而引起的一类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发生于急性大量出血后,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迅速丢失,导致血液容量减少,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而引发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这会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的红细胞生成素,以增加红细胞的产生;同时,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来维持血压稳定。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若失血量较大,还可能伴随皮肤苍白、尿量减少等表现。
针对急性失血性贫血,可以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测定以及凝血功能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贫血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血液学异常。治疗通常需要快速补液并输注红细胞。对于急性大出血的患者,首要任务是止血,可通过药物如氨甲环酸进行抗纤溶治疗,也可使用手术直接找到出血点进行缝合处理。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保持充足休息,合理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铁质和叶酸,促进红细胞再生。
相关文章
- 2025-04-24打坐为什么会出汗
- 2025-04-1650多岁远视正常吗
- 2025-04-07自闭症孩子能好么
- 2025-03-30子宫息肉复查做什么检查好
- 2025-03-22肥胖纹和生长纹是一样的吗
- 2024-07-31弥漫性肝损伤就是脂肪肝吗
- 2024-07-31风湿性心脏病严不严重
- 2024-08-05癫痫病喝柠檬水有影响吗
- 2024-08-07膀胱癌靶向药一个疗程
- 2024-08-06脱毛会导致鱼鳞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