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黄疸性肝炎的药物

举报/反馈2024-08-18 14:34

导致黄疸肝炎的药物可能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甲基多巴、氯丙嗪、苯巴比妥、华法林等。黄疸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需要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导致黄疸性肝炎的药物

1.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甲基多巴

甲基多巴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能降低外周交感神经系统张力,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扩张血管而降压。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停止哺乳。

3.氯丙嗪

氯丙嗪主要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D2受体发挥作用,具有强大的镇吐效果,临床常用于呕吐及各种原因所致之恶心。闭角型青光眼、骨髓抑制患者禁用。

4.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可用于小儿高热引起的惊厥,也可用于破伤风脑炎和其他颅内感染所诱发的惊厥。肝功能减退者需慎用。

5.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血剂,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血液凝固,从而起到溶栓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病症。服用华法林期间不宜同时服用维生素K类食物或药物,以免影响药效。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和黄疸性肝炎。因此,在使用任何可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之前,必须咨询医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评估风险。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