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别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您的位置: 39就医助手 > 西安医院查询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介绍
科室成员:

医生29位、主任医师14位

详细介绍:
一、学科简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院心血管内科(简称心内科)始建于1958年,197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心肌病(克山病)及心力衰竭诊治、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冠心病介入诊疗、永久起搏器植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高血压病及心血管临床药理等方面的专业特色,其中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心内科整体搬迁到大明宫分院后床位将达到300张以上,设立4个病区,1个CCU病区,3个导管室,1个心脏康复中心及1个杂交导管室,住院条件优越,一跃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心血管内科之一。心血管病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郑强荪教授系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1999.11-2016.12)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常委、全军心血管内科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脏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主委、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委、西安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委、Heart Rhythm Society委员,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专业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还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成果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药监局评审专家、国家卫计委心血管质控中心专家、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陕西省心血管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等。尤其从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脏疾病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在心电生理学领域,尤其是在心房颤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了房颤的射频迷宫术治疗及阵发性房颤的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二、临床教学能力和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能力心内科现有医、护、技人员100余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15人,硕士学位者15人;博士后1人。医师30人,包括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4人。作为临床教学医院负担西安交通大学及西安医学院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临床教学及临床实习工作。自198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及2000年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心内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0余人,博士研究生40余人,博士后1人。每年为陕西省及西安市各级医院培养规培医师、进修医生60人左右。在医院的统一规划下科室还同杨凌区医院、定边县医院、黄陵县医院、子长县医院、长庆油田医院、户县仁济医院以及新疆肿瘤医院等省内外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采用双向转诊,派专家进驻等方式,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及全方位医疗技术支持,指导介入治疗,进行预防,保健业务指导及培训工作,持续有效地提高区域内整体医疗水平。心内科辖有专用心血管研究室,并与美国KANSAS大学医学院、Wake Forest大学医学院、校医学部科研实验中心及院科研平台建立了良好的实验合作关系,具备开展多种临床及基础研究的设备和能力。三、临床及转化医学优势简介1、介入诊疗水平保持高水平心内科是西北地区开展介入性诊疗技术最早的学科之一,1958年即开始了右心导管检查,1976年完成了西北地区首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自1981年起,研制成功多极希氏束导管电极,为心脏电生理研究和心律失常的诊治提供了新手段。心内科在西北地区率先将心血管介入与体外反搏技术相结合,对体外反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目前科室能实施各类心血管导管检查,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房颤射频消融、复杂冠脉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支架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复杂先心病介入治疗等介入手术,是西北地区实力雄厚的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之一。2、探索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的防治治疗策略克山病的防治是心内科最早开展的前瞻性研究,并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早在1960年,心内科首创大剂量维生素C疗法抢救急型克山病心原性休克获得重大突破,使克山病病死率由86%降至5%,被誉为“克山病治疗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心内科与校克山病研究室因亚硒酸钠防治克山病方面的研究与贡献,荣获国际无机化学家协会颁发的“KLAUS·SCHARZ”奖。之后,心内科负责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进一步对克山病始动因素、低硒与克山病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系列研究,分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008年应国家标准委员会邀请参加了《克山病诊断与治疗标准》的修订,2011年被评为国家地方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现为卫生部“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单位。近年来,心内科制定并推广实施了慢型克山病临床路径,建立了克山病患者家系流行病学资料及标本库,对克山病进行了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为从分子水平揭示克山病病因提供了重要线索。3、探讨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与线粒体损伤的关系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与线粒体损伤在心肌疾病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防治研究,是心内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又一重要研究方向。我们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首次阐明了抗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自身抗体在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分子水平开展深入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获陕西省和西安市科技成果奖。此后我们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次发现钙网蛋白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线粒体存在异位高表达,并对其定位、功能及其分子调控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4、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心内科是国内从事高血压早期研究的单位之一,1979年就开展了慢性心功能不全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功能不全(现已成为该病治疗的基石)。2003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重大项目分课题支持下,心内科系统研究了核受体PPAR-γ以及ouabain受体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关论著发表在《Biochem Pharmacol》、《Br J of Pharmacol》、《Am J Hyperten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并被《Cell metabolism》(IF 16.7)等杂志49次正面引用。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及陕西省高血压病的防治做出了一定贡献,于2009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5.对解剖学上推测的“新传导径路”开展研究2000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心内科对解剖学上推测的“新传导径路”——心脏过渡细胞及其移行带的电生理特征及其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意义,展开了系统研究,并进行了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已初步从细胞电生理水平证实了新传导径路具有不同于普通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这一结果已在第七届亚太地区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大会上报道。心血管病院院长兼心血管内科主任:郑强荪副主任:宋安齐 魏瑾 韩振华 邓捷 博士生导师:郑强荪 魏瑾王聪霞 宋安齐 张明娟 高登峰
展开查看更多
收起全文
科室医生
擅长疾病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