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溶血性贫血
举报/反馈2024-11-03 17:11
自体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遗传或获得性疾病引起的红细胞表面抗原改变,导致其在单核-巨噬系统中过度破坏而引发的一种溶血性贫血。
自体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是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红细胞表面抗原发生变化,使其成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进而导致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系统中的过度破坏。这种溶血性
贫血通常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如果患者有输血史,应排除同种异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可能性。
面对自体溶血性贫血,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同时注意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相关文章
- 2025-02-05急性心包炎常见症状有哪些
- 2025-02-01人格解体到底是不是病变了
- 2025-01-28肺部霉菌感染有什么症状和治疗
- 2025-01-23寒冷性荨麻疹什么意思
- 2025-01-19输尿管肿瘤是良性吗
- 2025-01-15荨麻疹可以打疫苗么
- 2025-01-10痔疮乳头瘤是什么病变
- 2025-01-06颅内出血多久能止血
- 2025-01-01结膜炎反复发作怎么回事
- 2024-12-28中途疲软硬度不够吃什么中药调理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