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传播途径是土壤传播
举报/反馈2024-08-24 10:25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当患者受到钩蚴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时,钩蚴会钻入皮肤引起炎症反应,随后发育为成虫并附着于小肠壁上吸取血液和组织液,导致贫血与营养不良。钩虫病的症状包括腹泻、便血、贫血以及食欲减退等。由于钩虫在体内长期存在,会导致铁质吸收不足,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针对钩虫病的诊断可通过实验室检测粪便中的卵或幼虫来确认。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浓聚集卵法等。本病的治疗通常采用口服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对于重度贫血者,可遵医嘱输血以改善症状。
预防钩虫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赤足行走于可能存在钩蚴的土壤表面。同时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可能受污染的食物。
相关文章
- 2025-02-10青枝骨折需要打石膏吗?
- 2024-08-28先天性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
- 2025-02-06腓总神经损伤会导致足内翻吗
- 2025-02-01下眼睑肿胀疼痛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办
- 2025-01-28小儿高渗性脱水补液原则
- 2025-01-24肝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会高吗
- 2025-01-20轻微骨裂严重吗 怎么治疗好得快
- 2025-01-15三个半手指麻怎么回事
- 2024-11-27艾灸对腰肌劳损有效果吗
- 2024-08-23化脓性毛囊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