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溶血是什么意思
举报/反馈2024-08-17 15:10
血常规溶血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被破坏,寿命缩短,导致溶血性贫血的现象。
血常规溶血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红细胞膜缺陷、酶缺乏或血红蛋白异常,使其易于在脾脏或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过度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现象。
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感染、药物等。溶血可能引起黄疸、尿色深黄、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是因为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胆红素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导致皮肤和眼白发黄。
为诊断血常规溶血,通常会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检查包括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尿液分析显示尿胆原增加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等检测。治疗血常规溶血的方法取决于病因,可能需要输血、免疫抑制剂或脾切除术等。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可以考虑使用EPO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则可遵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或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患者应避免暴晒于强烈阳光下,以减少皮肤对日光中的紫外线过敏反应。饮食上需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高脂肪食物过多摄入,以免血脂增高加重病情。
相关文章
- 2025-02-15附睾炎硬结的中药治疗方法
- 2025-02-11甲状旁腺癌和甲状腺癌
- 2025-02-07臆想症和癔症一样吗
- 2025-02-02孩子乳糖不耐受吃什么
- 2025-01-29脱位复位的标志
- 2025-01-25过敏性面部皮炎怎么办
- 2025-01-21新生儿败血症后遗症几率
- 2025-01-16感冒期间出虚汗吃什么食物调理
- 2025-01-11门静脉高压是怎么回事
- 2025-01-07慢性肾炎可以吃益生菌吗有效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