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成员:
-
医生16位、主任医师8位
- 详细介绍:
-
仁济医院血液科成立于1956年,1970年开设血液专业病房,1971年建立细胞室,1979年成立隶属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白血病研究室。目前有东西两个病区,开放床位62张,并有无菌层流病房3张。在原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内科学会、上海市血液学会主任委员,原中华医学会上海市肿瘤学学会副主任委员欧阳仁荣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上海市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陈芳源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仁济医院血液科已初步形成了着重临床相关研究,针对病人进行规范化分层治疗的临床学科特色。拥有血液疾病诊治所需的所有临床相关设备,拥有隶属血液科的独立的血液细胞室和白血病研究室支持临床工作的开展。2000年随着医院的工作重心逐渐由浦西的山东中路院区向浦东塘桥地区拓展,科室进一步获得了发展的空间。科室先进的医学理念,优质的医疗技术和温馨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就诊病患的认同。近年来年平均收治病人数1500余人次,年平均门诊量20000人次。收治病人以血液系统肿瘤为主,涵盖白细胞异常、贫血、血栓和出凝血等血液系统所有疾病。目前科室在编人员51人,其中医生16人,医技人员5人,护士25人,医技人员中主任医(技)师、副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10人,主治医师、主管技师等中级职称8人,医技人员中研究生学历90.5%。
除继续保持和强化科室在血液肿瘤化疗方面的优势外,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业性更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临床医疗上,将科内医生划分为4个亚学科组(白血病组、淋巴瘤组/骨髓瘤组,贫血及骨髓增殖性疾病组,血栓及出凝血疾病组),重点跟踪本专业组国际上最新诊疗方面的进展,规范各组相关疾病的诊疗路径,并负责在本科室积极稳妥合理地推广。为保证医疗质量,科内坚持对新病人、疑难危重病人展开全科室医生参加的讨论,集思广益,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系统规范的治疗方案。在日常医疗中,充分利用科内老教授的经验,在东西两部开展教学查房,不断提高临床医生的综合处理能力。通过治疗流程的规范,科室全年重危抢救成功率达90.37%,诊断符合率99.8%,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99.83%。血液系统疾病的特点是病人需要反复入院治疗,所以对病人的随访显得十分重要。科室在国内首创为每个住院病人建立了详细的随访卡,在随访卡上病人的治疗经过、疗效及副反应得到了全面的记录,为规范化治疗提供了完整的数据。
在欧阳仁荣教授、陈芳源教授的的带领下,仁济医院血液科对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开展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诊断及各项与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在临床上开展了针对不同危险度分层的白血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存活。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方面,我科对大剂量阿糖胞苷在AML患者药代动力学和细胞内酶基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细胞代谢酶与药物疗效关系进行了基础和临床研究,为阿糖胞苷在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我科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作为AML缓解后巩固治疗,其3年无病生存率达到50%,为国内最早使用的中心之一,也是取得疗效最佳的中心之一,其治疗水平为国内领先,达国际水平。对于复发/难治AML 患者,我科采用Fludarabine与Ara-C 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联合应用(即FLAG方案),缓解率达72%。同时我科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从代谢酶角度探讨Fludarabine对Ara-C增敏作用的机制。对老年AML患者所采用的CAG方案,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方面,我科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微小残留病灶的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并进行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对ALL患者多种相关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良Hyper-CVAD 方案作为成人ALL缓解后的强化巩固治疗,该研究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成功应用于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患者获得了较常规化疗方案更好的长期疗效。
在淋巴瘤规范诊治过程中,由血液科牵头,联合病理科、超声科、放射科和放射诊疗中心的淋巴瘤诊疗学科群于2010年3月成立,并在每周三下午开设淋巴结疾病专科门诊。这是上海第一个由血液科建立的综合诊疗学科群。将这些学科优势整合,以分子影像学、分子病理学为切入点,在循证医学前提下,根据患者病理类型、临床指标、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对患者进行分组,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佳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目前淋巴瘤的缓解率达90%,为国内领先水平。
科室在做好日常医疗工作,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围绕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临床相关的研究工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国内临床上应用牛黄解毒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国产血液成分分离机的研制1983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末率先在国内开展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后巩固治疗中应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全国最早开展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的单位之一。该方案的使用在不明显增加治疗相关副反应的基础上,延长了病人生存时间。2008年起在浦东新区卫生局的支持下,牵头联合浦东地区二级医院推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治。参与“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2007年上海医学科技奖和上海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四川华西医院合作,“白血病/肝癌多药耐药机理及临床逆转的研究” 获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科室近三年来共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市科委重大项目在内的27项各类临床相关研究课题,获得各类研究经费360余万元,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文章12篇,出版专著9本。
- 2023-11-21孕中期轻度贫血影响大吗
- 2024-11-20皮下脂肪瘤做手术多少钱
- 2024-11-196个半月早产儿能活吗
- 2024-11-17口腔唾液腺堵塞起水泡
- 2024-11-06为什么睡觉会头疼脑胀,醒来也会
- 2024-11-05急性肾炎是什么引起的,有什么症状
- 2024-11-04胃酸该吃些什么东西
- 2024-11-03头颅血管狭窄的症状
- 2024-11-02宝宝总吐奶什么原因引起的
- 2024-11-01髋关节炎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