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慢性溶血性黄疸的三大特征

举报/反馈2025-01-18 12:16

新生儿慢性溶血黄疸的三大特征包括胆红素增高、贫血、肝脾肿大,若出现巩膜黄染、尿液呈浓茶色等情况,应尽快就医。

1.胆红素增高

胆红素是衰老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在肝脏中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形成。当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溶血性疾病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时,会使得胆红素产生过多。这些疾病会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进而引发上述典型表现。

2.贫血

胆红素过高会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长期存在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新生儿慢性溶血性黄疸的三大特征

贫血通常表现为全身无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等现象。

3.肝脾肿大

因为胆红素需要通过肝脏来代谢,所以当其水平持续偏高时,就会增加肝脏的工作负担,久而久之可能会诱发肝脾肿大的情况发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会感到腹部不适或疼痛

4.巩膜黄染

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会被运输到肝脏进行转化处理,如果此时新生儿患有溶血性黄疸,则会引起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从而造成巩膜黄染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皮肤变黄,有时会出现瘙痒的症状。

5.尿液呈浓茶色

胆红素经肝脏代谢后变成胆汁,再随胆汁排入肠道,然后大部分被重吸收到血液里,少部未被重吸收的随粪便排出。若胆红素水平较高,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部分胆红素会随着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加深。这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引起的,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针对新生儿慢性溶血性黄疸,可以进行血常规、血生化以及溶血试验等检查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如酶诱导剂或换血疗法。家长应注意监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饮食摄入和睡眠质量,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