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及危害性

举报/反馈2023-08-24 20:06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可能是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所致,可能引起肝脏损伤,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患者应避免酗酒,减少脂肪摄入,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1.酒精性肝炎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脏代谢负担增加,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进而影响到谷氨酰转肽酶的合成和分泌。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肝功能衰竭。戒酒是关键,同时需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2.药物性肝损伤

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等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肝脏,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典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停用相关药物后通常可以自行恢复。

3.脂肪肝

由于长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造成肝脏细胞受损,从而使得谷氨酰转肽酶偏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通过低脂饮食以及适量运动进行改善。

4.自身免疫性肝炎

遗传易感个体在感染等因素下启动自身免疫应答,攻击正常肝细胞,导致炎症和纤维化,此时肝脏需要更多的谷氨酰转肽酶来修复受损组织。常见症状包括疲劳、瘙痒和肝肿大。常用治疗方法为皮质类固醇联合免疫抑制剂。

5.肝硬化

肝硬化会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血液循环障碍,这会影响谷氨酰转肽酶的分布和代谢。临床表现多样,但常见的有腹水、脾脏肿大等。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并发症,例如使用利尿剂螺内酯和氢氯噻嗪来缓解腹水。

针对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酒精摄入,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肝脏状况。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