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髓空洞症

举报/反馈2023-08-29 04:57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脊髓内管状腔隙形成。

脊髓空洞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脊髓中央管扩大并充满非炎症性的胶质细胞增生所形成的固定性腔隙。这些病变可能导致周围神经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脊髓空洞症的症状可能包括感觉异常如刺痛感、麻木或烧灼感,以及运动障碍如肌肉无力或萎缩。此外还可能出现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

诊断脊髓空洞症通常需要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评估脊髓结构,还可通过电生理测试如针极肌电图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疗法可改善肢体功能,常用方式有功能性锻炼、平衡协调训练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族、甲钴胺等;对于严重的脊髓空洞症患者,有时需考虑微创手术如脊髓减压术。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以减少脊髓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适当的康复训练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