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大便会碰到痔疮出血

举报/反馈2023-10-01 01:39

平时大便会碰到痔疮出血可能是由于长期便秘、排便时用力过度、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肛裂核脱出等病因导致的。这些病因可能导致肛门黏膜或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长期便秘

长期便秘会导致结肠内容物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重吸收后导致粪便干结,进而加重对直肠黏膜和血管壁的摩擦、刺激,增加出血风险。可通过饮食调整如摄入高纤维食物如燕麦片等改善,若无效可使用开塞露进行缓解。

2.排便时用力过度

排便时腹内压增高,容易使痔静脉丛发生淤血、扩张、迂曲而形成团块样病变。当患者存在排便困难的情况时,需要借助较大的腹内压力才能将大便排出体外,此时可能会诱发痔静脉破裂,从而引起出血的现象。对于轻微的痔静脉破裂,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待破裂处自行愈合即可。严重者则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胶圈套扎法等方式进行治疗。

3.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由于久坐久站等原因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使得肛门周围组织处于缺氧状态,易出现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因此会出现排便时伴随出血的症状。建议改变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适当走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槐角丸、痔速宁片等药物进行调理。

4.肛裂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开后形成的慢性溃疡,其主要由粪便过硬引起的机械性创伤所致。当患者存在便秘病史时,更容易患肛裂,因为干燥的大便难以顺利通过狭小的肛门口,增加了肛门皮肤撕裂的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膏进行涂抹,以保护裂口不受感染并加速愈合。

5.痔核脱出

痔核脱出是因为痔静脉丛充血、肿胀、瘀血、增大,逐渐形成隆起的肉赘,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如咳嗽、排便等,这些肉赘就有可能从肛门中突出,甚至掉出来。轻度痔核脱出可以通过提肛运动来加强括约肌的力量,减少痔核脱出的发生;重度痔核脱出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橡皮筋结扎术、痔切除术等。

针对长期便秘,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对于痔核脱出,患者应注意避免久坐久站,以免加重痔核负担,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肛门指诊、肛门镜检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