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主要与血中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有关
溶血性黄疸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会升高,但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导致血红蛋白分解增加,产生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多,经过肝脏处理后形成结合胆红素,进而引起上述指标的异常。若出现上述指标异常,且伴有皮肤黄染、尿黄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该检查
用于评估是否存在溶血性黄疸,以及判断溶血的程度。正常情况下,未患溶血性黄疸的人群总胆红素正常值为0.17~17.1μmol/L,直接胆红素0~3.4μmol/L,间接胆红素0~13.7μmol/L。当溶血性黄疸发生时,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会产生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和结合的能力,就会使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进而导致间接胆红素水平上升。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黄疸等症状。若直接胆红素也升高,则可能表明存在胆汁淤积的情况。针对溶血性黄疸,可以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对于溶血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进行治疗。此外,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的自身红细胞抗体,以免加重溶血。
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2025-02-05先天性食道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怎么治疗
- 2025-01-31什么情况下才属于便秘呢
- 2025-01-27肺癌转移颈部淋巴结肿大怎么办
- 2025-01-23强直一般会有什么症状
- 2025-01-18翼状胬肉是怎么引起的
- 2025-01-14晚期产后出血危险吗
- 2025-01-09游走性浅静脉炎严重吗
- 2025-01-05男性过度疲劳的十大症状
- 2025-01-01胎儿畸形查的出来吗
- 2024-12-27慢性腹泻吃哪种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