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举报/反馈2024-09-08 11:57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超过骨髓造血速率导致其寿命缩短,造成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的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由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引起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了骨髓造血功能代偿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此时未成熟血红蛋白被大量分解产生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在血液循环中潴留,进而出现黄疸现象。溶血性黄疸的症状可能包括贫血、乏力、尿色加深、皮肤和眼白变黄等。
诊断溶血性黄疸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尿液分析以及肝功能测试。其中,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和乳酸脱氢酶增高支持溶血性黄疸的诊断。溶血性黄疸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可能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或脾脏切除术。对于急性发作,输注红细胞以纠正贫血也很重要。
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减少肝脏负担,保持充足休息,促进身体康复。
相关文章
- 2025-04-29宝宝吐奶吐的豆腐渣是怎么回事
- 2025-04-12怎样检查自己是否有阴虱
- 2025-04-03脂肪肝会不会治好
- 2025-03-25刷牙出血是什么原因怎么消除呢小妙招
- 2024-08-07什么病会伴有神经性耳聋
- 2024-08-05早期硬腭癌的6个症状都有哪些呢
- 2024-08-06孕期进行耳聋筛查检查前可以吃饭吗
- 2024-07-19鼻中隔有鼻甲肥大的症状
- 2024-07-18鼻腔异物能存在几天吗
- 2024-07-19子宫肌瘤是子宫肥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