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肝损害
举报/反馈2024-11-24 15:07
慢性肝损害是指肝脏组织长期受到损伤,导致炎症、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疾病状态。
慢性肝损害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持续性损伤,如长期饮酒、药物毒性作用、病毒感染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患者可能经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
吐、体重下降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水、黄疸、脾肿大等严重并发症。
为诊断慢性肝损害,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肝脏结构,以及血液测试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ALP和GGT水平检测。治疗策略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包括戒酒、避免有害药物、抗病毒治疗等。对于特定病因,可能需要调整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
为了减轻慢性肝损害的风险,建议定期体检,特别是有肝炎或其他潜在风险因素的人群。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以减少传染病的风险。
相关文章
- 2025-02-01甲状腺淋巴转移二三四区需要全切吗
- 2025-01-28膀胱尿道轻度膨出有什么症状女性
- 2025-01-24身上有脂肪瘤不能吃什么菜呢
- 2025-01-20钩端螺旋体可以引起肺部感染吗
- 2025-01-15输卵管粘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2024-09-26肌肉强直性痉挛怎么治疗效果好
- 2025-01-10胎儿小排畸查什么
- 2025-01-06肝功能肾功能衰竭怎么引起的原因
- 2025-01-02眼睑闭合不全的症状
- 2024-12-29磨牙属于什么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