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时的附壁血栓是什么血栓
举报/反馈2024-10-24 10:51
心肌梗死时的附壁血栓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流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死,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等成分在受损处异常聚集形成的凝固块。
心肌梗死时的附壁血栓形成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使得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并黏附于损伤部位,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为了诊断心肌梗死时的附壁血栓,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等影像学检查。
针对心肌梗死时的附壁血栓,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如静脉注射链激酶、阿替普酶等;以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促进身体恢复。同时,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相关文章
- 2025-02-03烫伤的伤口化脓了
- 2025-01-29骨折和骨裂性质一样吗怎么治疗
- 2025-01-25宫颈粘液会像水一样流出来吗
- 2025-01-21阴囊出现小疙瘩
- 2025-01-17甲状腺肿大原因
- 2025-01-12无痛人流会大出血吗
- 2025-01-07皮革胃是怎么得的
- 2025-01-03皮肤电击烫伤怎么治疗
- 2024-12-30什么叫脑外伤的症状
- 2024-12-26戊型肝炎属于几类传染病类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