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直肠黏膜脱垂

举报/反馈2023-08-08

直肠黏膜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层或全层脱出肛门外。直肠脱垂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通常是由于腹内压增高、盆底筋膜松弛等因素导致,可伴有便秘、排便困难、出血、疼痛等不适症状。

1、腹内压增高:多见于老年人,因年老体弱,肌肉萎缩,腹内压增高,当存在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长期便秘等情况时,可导致腹内压增高,从而造成直肠黏膜脱垂的现象;

2、盆底筋膜松弛:女性多次生产、持续便秘、持续负重、妊娠、腹腔积液等情况,均可导致盆底筋膜松弛,从而引起直肠黏膜脱垂;

3、肠套叠:多见于两岁以下的幼儿,因肠管套入远端相邻的肠腔内,导致肠管被套入远端相邻的肠腔内,刺激肠黏膜,从而出现直肠黏膜脱垂的现象;

4、长期慢性咳嗽:慢性咳嗽会引起腹内压长期增高,也会导致直肠黏膜脱垂;

5、其他原因:如长期便秘,排便时过度用力,造成直肠黏膜内的血管内压力增大,导致血管壁发生变化,从而出现直肠黏膜脱垂的现象。另外,在排便时过度用力,也可能会导致直肠黏膜在瞬间脱出肛门外。

当出现直肠黏膜脱垂时,如果脱出程度较轻,可进行提肛运动,收缩肛门,增加盆底肌肉的承受力,使直肠黏膜不再脱出。如果脱出程度较重,则需要手术治疗,如直肠黏膜环切术等,同时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玉米、燕麦、芹菜等,保持大便通畅。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权威医院 同城医院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