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黄疸
举报/反馈2024-09-29 09:37
溶血性黄疸是由红细胞破坏速率超过骨髓造血能力,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溶血,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并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所致。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肝脏时会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排泄受阻时,结合胆红素会反流入血液,从而引起黄疸。溶血性黄疸的症状可能包括贫血、疲劳、尿色深黄、瘙痒等。
不同个体对溶血反应的敏感性和症状表现存在差异。
诊断溶血性黄疸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尿液分析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实验室检测。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红细胞寿命测定、自身抗体筛查等特异性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治疗溶血性黄疸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因,可能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或脾脏切除术。对于急性发作,输注红细胞成分支持可能是必要的。
患者应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加重肝脏负担,加剧黄疸症状。饮食上宜选用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肉粥或蔬菜泥,确保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
相关文章
- 2025-02-15新生儿不全性肠梗阻有什么症状吗
- 2025-02-11小孩子肺部支原体感染
- 2025-02-07手指屈肌腱鞘炎用什么药好
- 2025-02-03腓骨骨折累及踝关节是什么意思
- 2025-01-29下颌骨脱位严重吗怎么治疗好
- 2025-01-25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严重不严重吗怎么办
- 2025-01-21猴子咬人过后有没有病毒传播
- 2025-01-17牙龈萎缩牙套不贴合能恢复吗
- 2025-01-12双侧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严重么?
- 2025-01-07皮下有个疙瘩不痛不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