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举报/反馈2024-10-23 11: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可采取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措施。

1.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由于脑组织肿胀、血肿等引起的压力增加,通过降低颅内压可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甘露醇。此方法用于急性期以减轻头痛呕吐等症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及肾功能。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脑水肿

脑水肿引起脑实质受压,导致脑灌注不足,从而引发缺氧缺血性改变,进一步加重脑损伤。采用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液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脑部供氧状态。适用于急性期患者以减少神经细胞损害。需评估患者的通气状况和潜在风险。

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旨在预防血小板聚集和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再次发生出血。常用的抗凝药物有阿司匹林、华法林。主要用于预防继发性脑梗死。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4.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通过溶解已经形成的血块,恢复脑血管通畅,改善脑循环。主要药物为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于存在大血管闭塞性病变所致者有益。需严格控制适应证和禁忌证。

5.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利用导管技术对受损血管进行修复或重建,达到止血的目的。主要针对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伴有动脉瘤的患者。实施时应考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

在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或神经内科接受专业治疗。

相关文章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