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症性肝病
举报/反馈2024-08-29 13:56
胆汁淤积症性肝病是一种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胆汁在肝脏中的积累导致黄疸、瘙痒和脂肪消化吸收障碍。
胆汁淤积症性肝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流出受阻,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小肠参与脂类物质消化。
胆汁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后通过胆管排入肠道,帮助机体消化食物。当胆道发生炎症、结石等病变时,会导致胆汁流动不畅,进而引起胆汁淤积。胆汁淤积症性肝病的症状包括黄疸、瘙痒、乏力、腹胀以及右上腹部不适。这些症状通常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有关,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发皮肤和眼白发黄。
诊断胆汁淤积症性肝病的主要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清转氨酶测定、碱性磷酸酶测试、胆红素检测以及甘胆酸检测。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也可用于评估肝脏结构和功能。胆汁淤积症性肝病的治疗取决于病因,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片、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保肝降酶药,重症患者可能需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减少肝脏负担,保持均衡饮食,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相关文章
- 2025-02-0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症状及治疗
- 2025-01-30共济失调见于什么疾病患者呢
- 2025-01-26人流后做复查需要多少钱
- 2025-01-22右眼老是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2025-01-17股骨粉碎性骨折处理原则
- 2025-01-08屁股上长了白脓疙瘩怎么办
- 2025-01-13宫颈息肉术多久可以正常活动身体了
- 2025-01-12萎缩性胃炎可以吃维生素b族吗
- 2025-01-04男宝先天性尿路畸形
- 2024-12-31脑干胶质肿瘤治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