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萎缩是什么病
举报/反馈2024-09-09 13:53
胃萎缩是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指胃黏膜上皮细胞数量减少和胃腺体萎缩。
胃萎缩是由于长期炎症或感染导致胃黏膜固有层内胃腺体减少。这些腺体会逐渐被纤维组织所替代,影响胃的功能。胃萎缩可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体重减轻等现象。
诊断胃萎缩通常需要进行胃镜检查以直接观察胃黏膜情况;此外还可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等实验室检查来辅助诊断。针对胃萎缩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抑酸药以及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对于重度胃炎伴重度萎缩者可考虑内镜下射频治疗或微波凝固治疗。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减少对受损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身体康复。
相关文章
- 2025-04-30脂溢性皮炎会转化为银屑病
- 2025-04-21尿潴留吃什么中药好
- 2025-04-13椎管内肿瘤术后多久能走路
- 2025-01-21过敏性传染病有哪些症状
- 2025-04-04脑瘤会有什么症状?
- 2025-03-27咽炎发炎是什么症状
- 2025-03-25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多久开始锻炼走路好
- 2024-08-05戊型肝炎属于乙肝类吗
- 2024-08-06孩子鼻腔异物进入
- 2024-08-03躺下不耳鸣,站起来耳鸣,这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