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结石是怎么引起的

举报/反馈2023-09-04 23:23

结石的形成可能与长期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胆道梗阻、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胆囊炎等病因有关。由于粪结石可能导致肠梗阻等并发症,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长期便秘

由于食物残渣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大便干结、排出困难。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和保持充足水分来改善。

2.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存在消化系统不适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此时胃肠道动力减弱,可能导致排泄物滞留而形成粪石。可遵医嘱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促进排便。

3.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指任何原因导致的胆汁流动受阻,当胆汁无法正常流入小肠时,可能会逆流进入胆囊并形成结晶体,进一步发展为结石。针对胆道梗阻引起的粪石,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例如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等。

4.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有害细菌过度繁殖,产生过多气体和毒素,进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若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肠道蠕动功能,造成排便不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进行调理。

5.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由胆囊壁长期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胆囊壁增厚、瘢痕形成,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降低胆囊排空能力。对于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考虑行胆囊切除术以根除病灶。

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及粪便常规化验,以便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有助于减少胆囊负担,预防粪石形成。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医院专科 网上预约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