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39就医助手 > 北京挂号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医院列表 > 急救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别名: 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医院

急救中心 预约挂号在线咨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医生14位、主任医师5

急救中心简介

科室特色
    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成立于1983年,现设PICU、急诊抢救室、输液观察室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室四个部门。拥有多功能监护仪、血气分析仪、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床旁X-线检查设备、床旁彩色超声、床旁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监测、床旁血液净化设备等先进的危重症监护抢救设备和一支技术过硬、富有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医疗护理团队,在国内儿科率先开展了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肠内和肠外营养、床旁血液净化等多种实用危重症监护抢救监护技术。经多年发展,已形成国内一流的较为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综合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有些项目己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2010年PICU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自成立以来,即受卫生部、UNICEF 委托,成为我国儿科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基地,并与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儿科急救专业保持交流。每年在本院举办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学习班4期。
    科室介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
    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是国内最早成立的PICU之一。位于急救大楼6层,现有床位27张,另有2个生活设施齐全的陪住房间,以便家属陪住促进患儿康复。收治范围包括各种小儿内科危重症、外科危重和疑难患者术前术后监护及中毒、溺水等意外伤害病儿。在国内儿科率先开展了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高频通气、一氧化氮吸入、经皮中心静脉置管、肠内外营养、空肠喂养、床旁血液净化、动静脉与中心静脉置管、骨髓输液及呼吸功能监测、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经颅多谱勒超声监测、床边心脏及胸腹B超监测等实用重症抢救监护技术,呼吸衰竭、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居国内领先水平,综合医疗、科研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有些项目己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内科急救室
    北京儿童医院内科急救室位于急救大楼一层,设抢救床8张、监护留观床位16张、隔离监护留观床位3张。抢救设备齐全,有完善的抢救流程与抢救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能争分夺秒地对重危病人进行抢救治疗。能够完成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心肺复苏、电击除颤和同步电复律、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抗休克、洗胃等危重症抢救治疗,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24小时接诊各种危重症患儿,急诊使用一卡通方便病人就医。是国内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集危重抢救、监护为一体的急救室。
    输液观察室
    输液观察室位于急救大楼二层,拥有一支职业素质高、医疗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全天24小时为门诊和急诊病儿提供高水平的输液治疗。特别配有专供新生儿和危重病儿输液的观察室。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在本市乃至全国均居领先水平,医师全部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能及时发现输液中的危重病儿,展开现场抢救并安全转运至急救室进一步救治。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室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对颅内大血管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无创的监测方法。我院TCD室成立于1994年,当时主要服务于科研,为ICU危重患儿进行床边检测并对它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索。为国内儿科首家开展危重病TCD监测的单位,也是我院急救中心特色之一。随着TCD应用的不断扩展,现已为门诊及全院住院患儿服务,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信息。10多年来,其研究和临床应用一直在国内儿科界居领先地位。目前位于门诊楼8层。
    发展历史和现状
    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是在我国儿科急救事业的奠基人樊寻梅教授的领导下于1983年7月13日成立。当时仅有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赞助成立的我国首批13个儿童重症监护室中4个重点单位之一。1990年11月建立起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PICU的综合急救中心。1993年成立危重病研究室,1994年4月成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室。1999年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建立了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科急诊室、输液观察室、危重病研究室等五部分组成的急救中心。自此,急救中心可为重危患儿提供一条龙式医疗服务,更加保障了危重病人的绿色通道,向完整的儿科急诊医疗体系迈进了一大步。2000年与意大利政府合作的小儿急救项目进一步实施,加速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2008年8月,在医院统一规划下,NICU从急救中心分出,目前本科室由PICU、内科急诊室、输液观察室、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室组成。近年来院领导给予急救事业大力支持,硬件设施进一步更新,渐发展成为较完整的儿童急诊和重症医学综合学科。2010年成功申报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科内现有职工15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8名,博士2名,硕士8名。科室重视人才培养,已有14名医生先后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以色列、香港等地学习深造,10名护士赴香港学习。自中心成立,已为全国各省市重症监护室培养进修医生近1000人次,进修护士500余人。2001年以来, 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共同举办“小儿高级生命支持”培训班,至今已先后在北京、长沙、广州、昆明、重庆、郑州、贵阳、南昌、杭州、乌鲁木齐、银川、成都、沈阳、东莞、赤峰成功举办100余期培训班,培养医护人员约5000余人。并建立了6个等相对稳定的培训基地,其中在北京儿童医院每年大约在5月和10月份各举办2期。
荣誉嘉奖
    自急救中心成立以来,共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获奖30余次,先后有市局级及市科委项目10余个。荣获中华医学会、市科委、市卫生局科研奖5项。1988年、1998年本科获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公慈勤和”集体奖。急救中心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卫生局“先进党支部”;团支部多次获得市级“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急救中心工会还获得中华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的称号。2009年急救室获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文明岗”称号。2010年获得北京市总工会“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最新诊疗技术
    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和持续肾替代疗法(CRRT)
    PICU从1995年起率先在国内儿科开展床旁持续肾替代疗法(CRRT),起初我们只有一台血泵,开展了持续动-静脉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治疗了急性中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此后逐年开展了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血液滤过加透析、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等。适应症逐年扩大,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重症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危象、肝功能衰竭、溶血尿毒综合症、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其中最小年龄为2个月,技术和疗效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肠内、肠外营养
    重视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从1988年起就开展了早产儿和危重病人的静脉营养技术,年平均静脉营养人数300余人次。90年代后期同时开展对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2001年开展了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支持技术,使许多营养状态极差或不能经口喂养的危重病人,通过肠内营养挽救了生命,并减少了肠外营养的合并症及过高的医疗费用。已成功地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等。
    高频振荡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是在一密闭的系统中,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以较高频率的振荡产生双相的压力变化,从而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机械通气方法。基本特征是双相压力波形所导致的主动呼气,这可以减少气体滞留。临床应用策略中最重要的是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并用平均气道压使其保持开放,保证振荡在较高的肺容量进行。有利于减少机械通气时的肺损伤,减少慢性肺疾病 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存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吸氧时间,减少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量,减少治疗费用。我院在1997年即开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气漏综合征等患者,10多年来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无创正压通气
    由于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支持(有创呼吸支持)存在气道管理复杂、花费高、继发感染发生率高等缺点,我们从1996年开始应用持续气道正压装置(气泡式CPAP系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也扩了持续气道正压(CPAP)应用范围,并制定了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肺炎的小婴儿优先使用无创呼吸支持策略。2004年开始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行呼吸支持。
    便民措施
    急救中心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宣传栏、编写科普书籍和文章等对家长进行卫生宣教,宣传“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知识,并多次在电视台、报刊杂志上进行科普教育。

展开
收起
门诊排班表
时段 04-24周三 04-25周四 04-26周五 04-27周六 04-28周日 04-29周一 04-30周二
上午

李克华

张成晔

张成晔

耿荣

张成晔

张晶

 

张成晔

钱素云

张成晔

钱素云

张晶

下午

张成晔

张成晔

耿荣

张成晔

   

张成晔

曾健生

高恒妙

张成晔

曾健生

钱素云

张晶

晚上              
全部医生
擅长疾病
其它科室
健康资讯
院内搜索
科室互联网影响力
  • 400707总访问量
  • 5主任医师
  • 0患者评价
  • 9昨日访问量
  • 110科普文章
  • 14科室医师
同类科室推荐 更多
权威医院同城医院
换一换
换一换
网上预约
纠正或补充信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